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小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正史類
政書類
地理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續道藏
 司马氏光曰窃以孝子之心谁不欲尊其父者圣人
 制礼以为之极不敢踰也故祖已训高宗曰典祀无
 丰于昵孔子与 孟懿子
论孝亦曰祭之以礼然则事
 亲者不以数祭为孝者贵于得礼而已前汉以高祖
 配天后汉以光武配明堂以是观古之 (第 57b 页)
    又案礼记郊特牲文与此冠义同今不复载

          右仪礼士冠礼
家语冠颂邾隐公既即位将冠使大夫因 孟懿子
问礼
于孔子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冠于阼者以著代也醮
于客位加其有成三加弥尊导喻其志冠而字之敬其
名也虽 …… (第 36a 页)
 (故冠必有主人孤子则父兄戒宿父谓诸父盖父兄/以成人之礼责子弟也天子为元子之时以士冠礼)
 (所谓有父在则礼然也已奉宗统君临天下将又责/之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之礼乎家语称孔)
 (子答 孟懿子
之问吾取焉曰古者王世子虽幼其即/位则尊为人君人君治成人之事者何冠之有曰诸)
 (侯之冠异天子与曰君薨 (第 41b 页)
吾闻之哀乐而乐哀
皆丧心也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定公六年左氏传季桓子如晋献郑俘也阳货强使

懿子
往报夫人之币晋人兼享之(注贱鲁故不/复两设礼)
十年左氏传武叔聘于齐齐侯享之
    蕙田案以上诸侯 (第 37b 页)
 (顾氏栋高曰此叔孙氏之宗/人即周礼所云家宗人也)
臧会奔郈郈鲂假使为贾正焉(疏贾正如周礼之贾师/其职云各掌其次之货)
(贿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禁贵卖/者使有恒贾此郈市之贾正也)
定公七年左氏传齐国夏伐我阳虎御季桓子公敛处
父御 孟懿子
将宵军齐师
    蕙田案以此传及哀十一年传推之则鲁卿
    之御与戎右皆家臣也 …… (第 13a 页)
襄公二年左氏传楚公子申为右司马
三年左氏传楚子辛为令尹
楚司马公子 何忌
侵陈
五年左氏传楚子囊为令尹
十二年左氏传楚司马子庚聘于秦
十五年左氏传楚公子午为令尹公子罢戎为右尹 (第 60b 页)
 左氏传郤犨来聘且涖盟
十有六年十有二月乙丑季孙行父及晋郤犨盟于扈
襄公三年夏四月壬戌公及晋侯盟于长樗 左氏传

盟于长樗孟献子相公稽首(注相仪也稽/首首至地)
七年十月卫侯使孙林父来聘壬戌及孙林父盟
十有五年春宋公使向戌来聘二月己亥及向戌盟于

二十有九年夏杞子来盟(范注杞复称子/盖时王所黜) 左氏传杞
文公来盟书曰子贱之也(注贱其/用夷礼)
昭公七年三月叔孙婼如齐涖盟(婼公羊/作舍) 榖梁传莅
位也内之前定之辞谓之莅外之前定之辞谓之来

定公三年冬 仲孙何忌
及邾子盟于拔 左氏传盟于
(注郯即/拔也)修邾好也
七年秋齐侯郑伯盟于咸
齐侯卫侯盟于沙
 (赵氏 …… (第 14b 页)
 (晋弗主盟而后诸侯始特相盟咸与沙齐卫/郑皆叛晋也此特相盟所以又见于经也)
八年冬卫侯郑伯盟于曲濮
十有一年冬叔还如郑涖盟
哀公二年春王二月癸巳叔孙州仇 仲孙何忌
及邾子
盟于句绎 榖梁传三人伐而二人盟何也各盟其得

    蕙田案以上书盟不书会
    又案春 (第 15a 页)
故曰礼)
二十有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婼如晋
二十有五年春叔孙婼如宋 左氏传叔孙婼聘于宋
定公六年夏季孙斯 仲孙何忌
如晋 左氏传季桓子
如晋献郑俘也阳虎强 (第 38b 页)
孟懿子
往报夫人之币晋人 (第 38b 页)
 十二年夏卫公孟彄帅师伐曹 十三年夏卫公孟
彄帅师伐曹 十五年夏郑罕达帅师伐宋
哀公元年秋齐侯卫侯伐宋冬 仲孙何忌
帅师伐邾
三年夏宋乐髡帅师伐曹 五年夏齐侯伐宋晋赵鞅
帅师伐卫 六年春晋赵鞅帅师伐鲜虞吴伐陈冬 (第 29b 页)

孙何忌
帅师伐邾宋向巢帅师伐曹 七年秋公伐邾
 八年春吴伐我 九年夏楚人伐陈秋宋公伐郑 …… (第 29b 页)
年秋
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
齐二月公侵齐秋七月晋士鞅帅师侵郑遂侵卫九月
季孙斯 仲孙何忌
帅师侵卫
哀公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 (第 32a 页)
四年秋楚人围蔡 五年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六年冬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十年夏晋赵鞅
帅师围卫叔孙州仇 仲孙何忌
帅师围郈秋叔孙州仇 (第 41a 页)
仲孙何忌
帅师围郈 十二年十有二月公围成
哀公元年春王正月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 三年 (第 41a 页)
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冬叔孙州仇 仲孙何忌
帅师围邾 七年秋宋人围曹
    蕙田案以上围环而攻之曰围
庄公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 二十八年秋 (第 41b 页)
 之失成王冠颂如诚有之意者周公欲脩德故因仍

 夏末之礼而使祝雍作颂以勖之耳安可取以补仪
 礼之逸乎(案家语邾隐公既即位将冠使大夫因 孟/懿子
问礼于孔子孔子答之大戴取为公)
 (冠篇或作/公符误)
 存疑叶氏梦得曰诸侯天子既冠而即位固已同于 (第 7b 页)
 行三年之丧以尽孝道先生每欲不顺从予云经书

 所言孝道事甚多今不必远引论语中孔子告 孟懿
 子
问孝的言语只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
 以礼便是尽孝的事若服制非礼岂得是孝岂可阿
 意曲从同官相继 (第 22b 页)
圹周人吊于家示民不背也
子云死民之卒事也吾从周(注周于送/死尤备)以此坊民诸侯
犹有薨而不葬者
论语 孟懿子
问孝子曰无违(集注无违谓/不背于礼)樊迟御子告
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集注夫子以懿子未/达恐其 (第 4b 页)
 冠设不幸君终世子未冠则冕而践阼已奉宗祧君
 临天下将又责以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之
 礼乎家语孔子答 孟懿子
之问吾取焉曰古者王世
 子虽幼其即位则尊为人君人君治成人之事者何
 冠之有曰诸侯之冠异天子与曰君薨而 (第 51b 页)
懿子问诸侯之/冠其所 为宾主何也孔子答之如此)
  右天子诸侯冠礼 邾隐公既即位将冠使大夫
  因 孟懿子
问礼于孔子孔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
  虽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其礼无变天子无生而贵 (第 3a 页)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此/章)
(与内则之言相表里几微也微諌所谓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见志不从又敬不违所谓谏若不入)
(起敬起孝悦则复谏也劳而不怨所谓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
(敬起/孝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远游则去亲远/而为日久定省)
(旷而音问疏不惟已之思亲不置亦恐亲之念我不忘/也游必有方如已告云之东则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
(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已则必至而无失也/范氏曰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孝矣) 子曰父母
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知犹记忆也常/知父母之年则)

(既喜其寿又惧其衰其于/爱日之诚自有不能已者)  孟懿子
问孝子曰无违 (第 14a 页)
(孟/懿)
(子
鲁大夫 (第 14a 页)
仲孙氏名何/忌
无违谓不背于理)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
我我对曰无违(樊迟孔子弟子名须御为孔子御车也/孟孙即仲孙也 (第 14a 页)
  (大夫则冠矣大夫冠而不为殇朱子云得为大/夫之时已治成人之事如家语所说人君之例)
  谓天子之元子诸侯之世子其冠与士礼同者冠
  颂云邾隐公既即位将冠使大夫因 孟懿子
问礼
  于孔子孔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虽天子之元子 (第 67b 页)
  韦轩手柬(姓华氏名孳亨/)
前捧读春秋序论十数篇见地超卓词意晓畅傅世何

疑惟人物一表颇未惬意 孟懿子
杀郈孙伐公徒罪在
不赦今特著论以雪其枉而斥左氏为诬人未必信也
欧阳公春秋论引据确切辨析明快而笃信三傅 (第 12a 页)
者犹
不以公言为然甚矣翻案之难也欲斥左氏为诬必寻
顶针破绽方可折服其心今但据孟僖子病不能相礼
一段谓 何忌
尝师事孔子然家语及史记弟子列傅无
懿子之名学宫配享无懿子之位是不得与于七十子
之列明矣孔子已堕郈与费 (第 12a 页)
 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首尾凡八年书昭定之
 废立二十四事志季之强横昭之屈辱而天下无伯
 之非细故也自哀元年 仲孙何忌
帅师伐邾至八年
 归邾子益于邾八年之中书邾鲁凡十一事志三家 (第 5a 页)
而益敬其使故特两书)
(之于法不应书也此传称惠公立故且拜葬是以两事/行非相为介故并书之耳定六年季孙斯 仲孙何忌
如)
(晋传称桓子献郑俘孟孙报夫人之币亦以两事行故/并书之但彼非是同时受命经应各自为文但以晋人)
( (第 15a 页)
 疏(正义曰巫若自受鄫命则豹当言及今巫来至鲁/鲁侯命之令与豹同行与豹俱受鲁命故经不言)

 (及比之鲁大夫也鲁大夫两人同行皆不言及文十/八年公子遂叔孙得臣如齐定六年季孙斯 仲孙何)
 (忌
如晋其/类皆是也)○吴子使寿越如晋注寿越吴大夫辞不
 会于鸡泽之故注三年会鸡泽吴不至今来谢之且
 请 (第 3b 页)
 (时仲尼未仕不得称为夫子以未仕之时为仕后之/语是丘明意尊之而失事实陈恒未死言谥亦此类)
 (也/)使事之注说南宫敬叔何忌 孟懿子
皆僖子之子
 音义(属音烛/说音悦)而学礼焉以定其位注知礼则位安疏
 (注正义曰说南宫氏也敬谥也叔字 (第 24b 页)
也又字容也字括也名说一名□) 孟懿子
与南 (第 24b 页)
 (同/)蓄而弗治将蕴注蕴积也音义(蕴本作作/蕴纡粉反)蕴蓄民
 将生心生心同求将合注与季氏同求叛君者君必
 悔之弗听郈孙曰必杀之公使郈孙逆 孟懿子
注懿
 子 (第 27a 页)
仲孙何忌
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
 何莫对注众疑所助音义(鬷子公反/戾力计反)又曰我家臣也
 不敢知国 …… (第 27a 页)
 以改此
传宋父以骄○父监本讹作公今改正

传季氏介其鸡疏然后以沙糁之○糁监本讹作椮今
 改正
传公使郈孙逆 孟懿子
(臣召南/)按公不使人迎叔孙
 昭子以昭子如阚未归也使昭子在则司马鬷戾必
 不敢助季氏而孟氏亦必从 (第 37b 页)